毛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真菌,属于接合菌门毛霉目,常见于土壤、腐败有机物等环境中。部分种类可能引起人类机会性感染,尤其对免疫力低下人群存在健康风险。
1、生物学特性
毛霉菌具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无隔多核,可通过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其孢子体积较小,可在空气中悬浮扩散,适应温暖潮湿环境生长,常见于腐烂水果、面包、堆肥等有机物上。
2、致病性
多数毛霉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健康人群接触通常不会致病。但根霉属、毛霉属等特定菌种可能引发毛霉菌病,这种侵袭性感染可累及鼻窦、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可达50%以上。糖尿病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3、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孢子或皮肤黏膜接触污染源感染。开放性伤口接触霉变物质、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都是高危感染途径。2017年印度曾暴发毛霉菌病疫情,与新冠患者过度使用类固醇治疗相关。
为预防毛霉菌感染,建议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及时清理腐败有机物,处理霉变物品时佩戴口罩。免疫力低下人群应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若出现鼻塞、血涕、面部肿胀或皮肤坏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抗真菌治疗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例通常会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药物治疗,并配合必要的外科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