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心律通常包括逸搏及逸搏心律、早搏、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等类型,具体类型需结合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1、逸搏及逸搏心律
当窦房结无法正常发放冲动时,心脏其他部位会代偿性发出冲动,称为逸搏。连续3次及以上逸搏则形成逸搏心律,包括房性、交界性和室性逸搏心律,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患者。
2、早搏
属于主动性异位心律,由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提前发出异常电信号引起,可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等可能诱发,表现为心脏“停跳感”或“落空感”。
3、心动过速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部位的快速心律,如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常超过100次/分,可能伴随头晕、黑蒙等症状,需警惕室性心动过速的恶性风险。
4、扑动与颤动
包括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心房扑动/颤动时心房率可达250-600次/分,心室率不规则;心室扑动/颤动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需立即心肺复苏和除颤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定期监测心率。若反复出现心律不齐症状,应及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