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治疗失眠有哪些药物?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治疗失眠的常见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新型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以及抗组胺药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苯二氮䓬类药物

例如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等。这类药物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缩短入睡时间并延长睡眠持续时间。适用于短期缓解焦虑相关失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认知功能下降,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

2、新型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包括右佐匹克隆片、唑吡坦片、扎来普隆片等。此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GABA受体亚型,具有起效快、次日残留效应少的特点,适用于入睡困难型失眠。需注意可能出现梦游、幻觉等罕见副作用,疗程通常控制在2-4周。

3、抗抑郁药物

如米氮平片、曲唑酮片、多塞平片等。对于伴随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慢性失眠患者,小剂量使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可改善睡眠质量。这类药物通过调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4、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包括雷美替胺片、阿戈美拉汀片、他司美琼片等。通过模拟褪黑素调节昼夜节律的作用,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尤其是倒班工作者或跨时区旅行者。这类药物不易产生依赖性,但可能引起嗜睡、头痛等反应。

5、抗组胺药物

如苯海拉明片、氯苯那敏片、多塞平乳膏等。部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过敏药物可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产生助眠效果,但长期使用效果逐渐减弱,且可能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

存在失眠症状时应先明确病因,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助眠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同时配合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治疗。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