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的死亡率与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严重并发症仍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10年生存率约为90%。死亡风险主要与器官受累程度相关,例如狼疮性肾炎、肺动脉高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严重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预后较差。感染是常见死亡原因之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风险。此外,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的发生率较健康人群升高2-3倍。
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早期使用羟氯喹能将10年生存率提升至92%-95%,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可有效控制病情活动。生物制剂如贝利尤单抗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病例。定期监测抗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活动度。
红斑狼疮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调整激素剂量。日常应避免日晒、感染等诱发因素,每3-6个月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