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通过日常调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长期控制病情。常见干预手段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规范用药、关节矫形及定期监测等,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1、日常调理
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肥胖者需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急性发作。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尿酸代谢平衡。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镇痛药物。缓解期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将血尿酸水平稳定在300μmol/L以下。合并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
3、手术治疗
对于痛风石直径超过1.5cm、已导致关节畸形或破溃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清除痛风石并进行关节矫形。反复关节腔积液者可选择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
4、物理治疗
急性发作期采用局部冷敷可减轻肿痛,慢性期通过低频脉冲磁疗、超短波治疗等物理手段改善关节功能。中药熏蒸、针灸等辅助疗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监测随访
每3-6个月需检测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定期进行关节超声或双能CT检查评估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痛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不适、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或关节症状加重时,应及时与风湿免疫科医生沟通。近年来生物制剂等新型疗法逐渐应用于难治性痛风,具体治疗方案需经专科医师评估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