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食物能补脾养脾?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具有补脾养脾作用的食物通常包括山药、小米、红枣、莲子以及薏米等。这些食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健脾胃、益气补中的功效,日常合理食用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

1、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中医认为其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和淀粉酶,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其健脾作用主要体现在补气养阴,适合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建议蒸煮或熬粥食用,避免油炸等油腻烹饪方式。

2、小米

小米性微寒味甘咸,含有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中医认为其能健胃和中。煮成小米粥后表层形成的“米油”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寒引起的反酸、腹胀。可搭配南瓜、红枣增强补益效果。

3、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富含铁元素和环磷酸腺苷,中医认为其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于脾虚导致的面色萎黄、气血不足有调理作用,但每日食用量建议控制在5-8颗,避免过量引发胀气。

4、莲子

莲子性平味甘涩,含有生物碱和棉子糖成分,具有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双重功效。尤其适合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慢性腹泻,建议去芯后与银耳、百合搭配炖煮,避免与寒凉食物同食。

5、薏米

薏米性凉味甘淡,富含薏苡仁酯和膳食纤维,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炒制后的薏米可减轻寒性,更适合脾虚湿盛导致的肢体困重、大便黏腻。建议与赤小豆搭配煮水饮用,但孕妇慎用。

需注意,食疗调理需长期坚持且效果有限,若出现持续腹胀、腹泻、消瘦等明显脾虚症状,应及时就诊中医科进行辨证施治。日常饮食应避免生冷油腻,规律三餐,配合适量运动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