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能否治好通常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时机有关。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甚至恢复心脏功能,但多数慢性心衰需长期控制。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可逆性心衰
若由急性感染、严重心律失常或药物中毒等可逆因素引发,在消除诱因并配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心脏功能可完全恢复。这类患者遵医嘱规范治疗3-6个月后,心脏超声可见射血分数明显提升。
2、慢性心衰管理
对于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心衰,治疗目标为延缓疾病进展。通过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联合治疗,配合低盐饮食和适度运动,多数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高40%-60%。但心脏结构改变难以完全逆转,需终身用药控制。
建议心衰患者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BNP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保持每日体重监测,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应及时就诊。规范服用抗心衰药物可使70%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盲目停药或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