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查通常选择腰椎、髋部以及前臂远端等部位进行检测。不同部位的检查结果可反映骨骼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评估骨质疏松风险。
1、腰椎
腰椎是骨密度检查的常用部位之一,其松质骨含量较高,代谢活跃,能够较早反映骨量变化。对于中老年人群或存在腰背痛症状者,腰椎检查有助于发现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风险。检查时需保持平躺姿势,避免移动以确保结果准确。
2、髋部
髋部骨密度检测主要评估股骨颈和大转子的骨量,该部位骨折风险高且致残率大。髋部检查对预测老年人跌倒后骨折概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65岁以上人群或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检查过程中需调整腿部位置以获得清晰影像。
3、前臂远端
前臂远端(桡骨远端)检查适用于腰椎或髋部存在植入物、严重关节炎等无法检测的情况。该部位皮质骨占比较高,可辅助评估全身性骨量减少,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骨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检查时需将前臂平放于仪器上并保持固定。
建议检查前24小时避免服用钙剂等高密度补充剂,穿着无金属饰物的衣物。具体检测部位需根据个体年龄、症状及医生建议综合选择,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