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主要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耳道狭窄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处理等方式缓解。
1、疾病定义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细菌感染,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其本质为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外耳道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连,炎症可引起剧烈疼痛,严重时可形成脓肿。
2、常见病因
主要诱因包括不当挖耳损伤皮肤、游泳导致耳道进水、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免疫力下降。皮肤屏障破坏后,细菌通过微小创口侵入毛囊或皮脂腺引发感染。长期佩戴助听器或耳塞造成的局部压迫也可能诱发此病。
3、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耳道内跳痛,咀嚼时疼痛加剧。查体可见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疖肿成熟后顶端可见黄白色脓点。严重者耳道肿胀明显导致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耳周淋巴结肿大。若脓肿破溃,可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4、治疗方法
轻度感染可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头孢克肟等口服抗生素。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解。局部热敷可促进炎症吸收,已形成脓肿需由医生切开引流。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日常应注意避免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出现剧烈耳痛或耳道肿胀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自行挤压疖肿以防感染扩散。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细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