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可能是由于铁元素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慢性疾病、失血过多、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通常需要通过饮食调理、补充铁剂或维生素、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进行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铁元素缺乏
铁元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乏力、头晕等症状。日常需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并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缓释片等补铁药物。
2、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
长期素食或胃肠道疾病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症状包括手脚麻木、舌炎等。可多食用鸡蛋、牛奶等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甲钴胺片等药物补充。
3、慢性疾病或失血
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会导致贫血,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例如胃溃疡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同时纠正贫血。
4、输血治疗
对于重度贫血或急性失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需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状态,防止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贫血与气血两虚相关,可选用八珍汤、归脾丸等中成药补益气血,并配合针灸足三里、血海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日常需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以免影响铁吸收。若出现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复查血常规,调整治疗方案。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前需严格咨询医生,避免自行服用铁剂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