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减少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导致,也可能与尿路梗阻、肾功能异常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常见诱因包括饮水不足、出汗过多,或存在泌尿系统及肾脏疾病。
1、生理性原因
饮水过少、大量出汗或腹泻呕吐可能导致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会减少尿液生成以维持体液平衡。这种情况下尿量减少通常伴随口渴、皮肤干燥等症状,及时补充水分后尿量可恢复正常。
2、尿路梗阻
肾结石、前列腺增生或肿瘤压迫等机械性梗阻会影响尿液排出。这种情况可能伴随排尿疼痛、尿线变细或血尿,严重时可能引发肾积水。通常需进行超声或CT检查,治疗可选用坦索罗辛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必要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3、肾功能异常
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炎等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尿量持续减少甚至无尿。这类患者常伴有水肿、血压升高或血肌酐升高等症状,需进行肾功能检查和尿液分析。治疗可能需要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严重者需进行透析治疗。
若发现尿量持续异常,特别是伴随发热、腰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日常需注意保持每日1500-2000ml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肾功能异常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蛋白质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