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耳骨打耳洞肿了怎么办?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耳骨打耳洞后出现肿胀,可通过日常护理、局部消毒、药物治疗、切开引流等方法改善。具体需根据肿胀程度、是否感染等因素选择合适处理方式,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1、局部消毒

耳洞周围肿胀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需立即停止佩戴耳饰,并用碘伏或医用酒精对局部进行消毒,每日2-3次,避免沾水或用手触碰。若肿胀较轻且无脓液,通常可通过消毒护理自行缓解。

2、外用药物

若消毒后仍有红肿热痛,可能已发生感染,可遵医嘱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抑制细菌繁殖并减轻炎症反应。涂抹前需清洁并擦干皮肤,避免药膏污染。

3、口服药物

若出现明显疼痛、渗液或发热,提示感染加重,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片等。用药期间禁止饮酒,过敏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4、切开引流

若耳洞周围形成脓肿,触摸有波动感,需由医生进行局部麻醉后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促进愈合。术后需定期换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5、日常护理

恢复期间需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挤压或碰撞。睡觉时选择平卧姿势,减少对患侧耳部的压迫。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以促进组织修复。

耳骨部位血液循环较差,感染后易扩散,不建议自行挑破或挤压脓肿。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未缓解,或伴有剧烈疼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及时至医院普外科或皮肤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程度,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