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便秘的药物种类较多,常见的包括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等类型,具体用药需遵医嘱选择。常用的药物有聚乙二醇4000散、乳果糖口服溶液、比沙可啶肠溶片、开塞露、多库酯钠片、莫沙必利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
1、容积性泻药
这类药物通过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适用于轻度便秘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小麦纤维素颗粒等。此类药物作用温和,但起效较慢,需配合充足饮水。
2、渗透性泻药
通过提高肠腔渗透压保留水分,软化粪便。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属于此类,适用于慢性便秘或老年患者。需注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3、刺激性泻药
如比沙可啶肠溶片、番泻叶提取物,通过刺激肠神经促进肠道收缩,短期用于急性便秘。长期使用易导致结肠黑变病。
4、润滑性泻药
以开塞露(甘油制剂)为代表,通过润滑肠壁帮助排便,适用于直肠性便秘或粪便嵌塞。此类药物多为局部使用,起效迅速但不宜长期依赖。
5、促动力药
如莫沙必利片、普芦卡必利片,通过增强肠道推进力改善便秘,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需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禁忌。
6、微生态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等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便秘,常作为辅助治疗药物,需冷藏保存。
使用通便药物需根据便秘类型、年龄及基础疾病个体化选择。孕妇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泻药,儿童需选择乳果糖等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若便秘伴有腹痛、便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规律排便习惯,避免长期依赖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