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和心房纤颤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通常可以视为同义词。两者均指心房肌纤维出现快速、紊乱的电活动,导致心房无法有效收缩,引发心跳不规则的情况。
1、命名差异
心房颤动和心房纤颤在医学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常交替使用,没有本质区别。"颤动"和"纤颤"均源自英文"fibrillation"的不同译法,前者更强调振动状态,后者侧重纤维性颤动特征。这种命名差异主要源于翻译习惯,不影响疾病本质。
2、病理特征
无论是心房颤动还是心房纤颤,核心病理机制都是心房肌细胞异常自律性增高或存在多个折返环。这会导致心房率高达350-600次/分,心室率绝对不齐,心电图均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不规则等共同特征。
3、临床处理
两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完全一致。根据2020年ESC房颤管理指南,均需进行CHA2DS2-VASc评分评估血栓风险,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预防卒中。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等介入治疗适应症也完全相同。
日常应注意定期监测心率,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诱发因素。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出现心悸、胸闷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心血管专科就诊。具体治疗方案需经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切勿自行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