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肠风是中医对肠道功能紊乱或肠易激综合征的俗称,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其发病可能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风寒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明确诊断。
1、基本概念
盘肠风属于中医病症范畴,指肠道气机不畅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部不适。现代医学中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等疾病相关,常见于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典型表现为脐周疼痛,且疼痛常随排便缓解,可能伴随肠鸣、排气增多。
2、常见症状
患者常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排便后疼痛减轻。部分人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可能带有黏液但无脓血。腹胀、肠鸣音亢进也是典型表现,症状常在情绪紧张、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加重。
3、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以调和肝脾、行气止痛为主,常用柴胡疏肝散、痛泻要方等方剂。西医治疗会根据诊断结果选择解痉药如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菌群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以及止泻药蒙脱石散等。患者需注意腹部保暖,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如豆类、乳制品。
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通过腹部按摩、热敷缓解症状,保持情绪稳定对改善肠道功能有重要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