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扁平疣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具体方案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制定。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需及时干预。
1、药物治疗
局部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调节表皮细胞分化,抑制病毒增殖。若伴随炎症反应,可联合水杨酸制剂促进疣体脱落。皮损面积较大者可能需口服异维A酸胶囊等系统性药物。
2、物理治疗
液氮冷冻通过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散在分布的疣体。二氧化碳激光可精准汽化疣体,治疗后需注意创面护理,预防继发感染。这两种方法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需做好术后防晒。
3、免疫治疗
反复发作或顽固性扁平疣可考虑皮下注射干扰素调节免疫功能,或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氨基酮戊酸进行靶向治疗。此类方法可能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等反应,需严格在医疗机构操作。
4、日常护理
避免搔抓或自行抠除疣体,防止病毒自体接种扩散。外出建议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减少紫外线刺激。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增强免疫力。
出现扁平疣建议尽早就诊皮肤科,通过皮肤镜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诊,观察皮损变化。若发现疣体突然增多、发红或出现疼痛,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接触物品需定期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