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伤口的处理通常需要根据伤口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外用消毒剂、抗生素药膏、促进愈合的药物等,并结合包扎和止痛治疗。
1、外用消毒剂
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可用于清洁伤口表面,杀灭细菌并预防感染。使用时应从伤口中心向外轻轻擦拭,避免污染周围皮肤。对于浅表擦伤或切割伤,消毒后可自然晾干。
2、抗生素药膏
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局部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繁殖,适用于存在感染风险的开放性伤口。涂抹时需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2次,若出现红肿加剧需及时停用。
3、促进愈合药物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湿润烧伤膏等可加速表皮细胞再生,适用于烧伤、溃疡等慢性创面。这类药物需在彻底清创后薄涂,并配合无菌敷料保护。
4、包扎处理
无菌纱布、防水敷料等能隔绝外界污染,保持伤口湿润环境。对于渗液较多的伤口需每日更换,愈合后期可适当减少换药频率。
5、止痛药物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口服止痛药可缓解创伤引起的疼痛,但需注意不能直接涂抹于伤口。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发热,需排除深层组织感染。
创伤愈合过程中应避免搔抓或强行撕除结痂,糖尿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需加强伤口观察。若伤口深达皮下、面积超过3cm或出现化脓、异味,应及时到急诊科进行清创缝合等专业处理。自行用药可能掩盖感染征象,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