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通常是由于黄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外力或内部因素影响导致的血管破裂。可能与剧烈运动、同房、腹部受压等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黄体囊肿等病理性因素相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剧烈运动或同房
黄体位于卵巢表面,在剧烈跳跃、奔跑或同房时,腹腔压力突然升高可能导致黄体被挤压破裂。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下腹痛,伴随肛门坠胀感。症状较轻时可通过卧床休息缓解,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止痛药。
2、凝血功能障碍
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时,黄体期血管脆性增加且止血功能异常,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破裂。除腹痛外可能伴有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氨甲环酸片、维生素K1片等止血药物。
3、黄体囊肿
直径超过3厘米的黄体囊肿因张力较大,在体位突然改变或咳嗽时容易自发破裂。超声检查可见盆腔积液,血液积聚可能引发持续性腹痛。确诊后需进行腹腔镜手术止血,术后可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预防感染。
黄体破裂后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日常应注意经期前1周避免剧烈运动,同房时动作轻柔,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黄体囊肿等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