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在临床上一般是指(1,3)-β-D-葡聚糖检测,主要用于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该检测通过分析血液中真菌细胞壁成分的浓度,辅助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其适用情况、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
1、定义
G试验全称为(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基于真菌细胞壁中的(1,3)-β-D-葡聚糖成分,通过试剂与血液样本中的该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定量或定性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真菌感染。
2、检测对象
该试验主要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曲霉病、肺孢子菌肺炎等。对于存在免疫缺陷、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接受化疗等高危人群,若出现持续发热、肺部浸润影等疑似真菌感染症状时,常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3、临床应用
G试验结果需与其他检查联合分析,如真菌培养、影像学检查等。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真菌感染,但无法确定具体菌种,阴性结果则有助于排除部分深部真菌感染。该检测敏感度约80%,特异度约70%,存在假阳性可能,如输注白蛋白、透析治疗或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干扰结果。
4、结果解读
正常参考值通常低于阈值(如小于60pg/ml),超过阈值视为阳性。需注意,阳性结果需排除污染及干扰因素,且需动态监测数值变化。部分局部真菌感染(如皮肤念珠菌病)或定植状态通常不会导致G试验阳性。
该检测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临床需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若检测结果异常或存在疑似症状,建议及时至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疗,避免自行根据单一检测结果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