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吃坏东西后如何正确处理?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吃坏东西后的正确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停止进食、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以及及时就医等。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症状加重。

1、停止进食

吃坏东西后出现恶心、呕吐或腹痛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停止摄入任何食物,包括刺激性饮料。此时胃肠道处于应激状态,继续进食可能加重黏膜损伤。通常需禁食4-6小时,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恢复饮食。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ml以上,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干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冲服

3、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应从流质食物开始尝试,如米汤、稀粥等低纤维食物,逐渐过渡到面条、馒头等半流质。恢复期2-3天内避免高脂、高糖及乳制品,推荐食用苹果、香蕉等富含果胶的水果,有助于肠道黏膜修复。

4、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伴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盐酸小檗碱片。若出现38.5℃以上发热,可临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但需避免自行使用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5、及时就医

若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便血、意识模糊或高热不退,应立即急诊处理。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出现脱水征兆时,建议尽快静脉补液治疗,必要时需进行血常规和粪便检测明确病原体。

处理期间需密切观察体温、排便次数及精神状态变化。避免盲目使用止吐药掩盖病情,未经医生指导不宜擅自服用止泻药物。日常应注意食物储存条件和保质期,出现集体食物中毒需向疾控部门报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