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较为相似,通常包括乏力、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不适等表现。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和感染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需结合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1、乏力
病毒侵入肝脏后会引发免疫反应和炎症,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异常。患者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萎靡,活动后疲劳感明显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工作效率下降。
2、发热
急性感染期病毒血症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出现37.5-38.5℃的低热,通常持续3-5天。甲型肝炎患者出现发热的比例高于乙型肝炎,且可能伴有畏寒、头痛等流感样症状。
3、食欲减退
肝脏炎症会影响胆汁分泌和消化酶活性,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厌油腻、早饱感,部分患者会出现饭后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体重可能在1-2周内下降2-3公斤。
4、恶心呕吐
肝细胞受损导致解毒功能下降,血液中胆红素和毒素水平升高刺激胃肠道。症状多发生在清晨或进食后,甲肝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剧烈呕吐,乙肝患者则更多表现为持续性恶心。
5、肝区不适
肝脏充血肿胀使肝包膜张力增加,约50%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按压肋缘下可能有触痛感。乙型肝炎患者可能伴随脾脏轻度肿大,甲型肝炎则较少见此类体征。
若出现上述症状且近期有高危暴露史,建议及时检测肝功能、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预防。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和肝功能保护,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