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及原发病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
1、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瘙痒的基础,建议使用温和的保湿霜或凡士林。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热水烫洗,穿着棉质透气衣物可减少刺激。洗澡水温应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外用药物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慢性瘙痒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抗组胺药物如多塞平乳膏,或含薄荷醇、樟脑的止痒剂也可选用。
3、口服药物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夜间瘙痒明显者可联合第一代药物如氯苯那敏。严重顽固性瘙痒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神经调节剂,必要时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4、物理治疗
紫外线光疗(UVB)对尿毒症性瘙痒、特应性皮炎等继发瘙痒效果显著。冷敷、经皮神经电刺激等物理手段可辅助缓解局部症状。
5、原发病治疗
针对糖尿病、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进行病因治疗。肾病瘙痒需调整透析方案,肿瘤相关瘙痒需进行抗肿瘤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继发感染,控制室内温湿度在50%-60%。若瘙痒持续超过6周,伴随皮疹、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或相关专科就诊排查潜在疾病。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长期外用强效激素导致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