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食源性疾病包括哪些症状?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食源性疾病通常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寒战、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头痛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致病微生物或毒素对消化道的刺激有关,具体表现可能因感染类型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1、恶心呕吐

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肌肉强烈收缩,引发上腹部不适和反复呕吐。部分病例呕吐物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婴幼儿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

2、腹痛腹泻

病原体侵袭肠道上皮细胞可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肠道蠕动加快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从稀水样到黏液脓血便不等,严重者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

3、发热寒战

当沙门氏菌等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时,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致热原,引发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患者可能出现38℃以上的弛张热,伴随肌肉震颤和畏寒症状,部分病例可见玫瑰疹。

4、脱水电解质紊乱

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钠钾离子流失可能引发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电解质失衡症状。

5、头痛乏力

细菌内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会引起搏动性头痛,同时机体代谢紊乱导致三磷酸腺苷合成减少,患者常感四肢无力、精神萎靡,重症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可疑食物摄入,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若24小时内腹泻超过5次、持续高热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前往感染科就诊进行便培养和血常规检测。日常应注意生熟食分开处理,海产品需彻底加热,剩菜冷藏不宜超过24小时。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