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剂型主要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软膏剂以及颗粒剂等,不同剂型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需结合病情、患者年龄及用药依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1、片剂
片剂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之一,由药物与辅料压制而成。其特点是剂量准确、便于携带和储存,且部分片剂可设计为缓释或控释剂型,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例如普通片、肠溶片等,需注意部分片剂不可掰开服用,以免破坏药物结构。
2、胶囊剂
胶囊剂将药物封装于明胶或植物胶囊壳内,可掩盖药物苦味或刺激性气味。根据药物释放特点,分为硬胶囊、软胶囊和肠溶胶囊等类型。例如脂溶性药物常制成软胶囊,而肠溶胶囊可避免药物在胃酸环境中被破坏。
3、注射剂
注射剂包括注射液、粉针剂等,通过皮下、肌肉或静脉途径给药。其优势在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适用于急重症患者或无法口服的情况。但需严格无菌操作,且可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
4、软膏剂
软膏剂为半固体制剂,主要用于皮肤或黏膜局部治疗。根据基质不同分为油脂性、乳剂型和水溶性软膏,具有保湿、抗炎或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例如糖皮质激素软膏常用于湿疹治疗,需注意涂抹范围避免过量吸收。
5、颗粒剂
颗粒剂由药物与辅料制成干燥颗粒状,可直接吞服或冲水饮用。其溶解速度较快,适合儿童及吞咽困难患者。例如感冒颗粒可通过调整水量控制浓度,但需注意部分颗粒剂含糖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药物剂型选择正确的使用方法。例如片剂和胶囊通常需整粒吞服,而部分缓释制剂不可咀嚼;外用软膏需避免接触眼睛等敏感部位。若出现用药不适或不确定使用方法,应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