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呼吸音主要包括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以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三种类型,是人体呼吸系统生理状态下的典型表现。其特点及分布位置存在差异,临床听诊时需注意区分。
1、支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主要产生于气管及主支气管区域,音调较高且呼气相较吸气相更长。正常听诊位置为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其特点是类似“哈”音,呼气时相明显延长,反映了气流通过较狭窄大气道时产生的湍流。
2、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源于肺泡弹性回缩产生的气流运动,呈现柔和吹风样特征。吸气相较呼气相显著延长,正常分布于除支气管呼吸音区域外的肺野,如前胸部、腋下及背部中下部。这种呼吸音的强弱与呼吸深度、胸壁厚度相关,深呼吸时可增强。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作为前两者的混合音,主要出现在气管分支与肺泡交汇区域。典型听诊区为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其特点是吸气音近似肺泡呼吸音,呼气音则带有支气管呼吸音特征,但呼气相稍短于典型支气管呼吸音。
进行肺部听诊时需确保环境安静,使用听诊器膜型胸件,按规范顺序对比双侧对称区域。若发现异常呼吸音如湿啰音、哮鸣音或呼吸音减弱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肺部炎症、气道阻塞等病理改变,应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及肺功能评估。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等进一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