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手术方法,主要通过切除部分小梁组织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从而降低眼压。手术过程一般包括麻醉、制作结膜瓣与巩膜瓣、切除小梁组织、缝合以及术后处理等步骤。
1、麻醉
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眼部周围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术中保持无痛感。对于配合度较差的儿童或特殊患者,可能选择全身麻醉。
2、制作结膜瓣与巩膜瓣
在角膜缘处切开结膜并分离,形成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随后用刀片在巩膜表层制作约4mm×4mm的薄层巩膜瓣,厚度约为巩膜全层的1/3-1/2。
3、切除小梁组织
将巩膜瓣向前翻转至角膜缘,用专用咬切钳切除包含小梁网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组织,形成约2mm×1.5mm的矩形缺损区。此时房水会通过切口流入结膜下间隙形成滤过泡。
4、缝合处理
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3针,保持适度房水渗漏。将结膜瓣复位后严密缝合,确保结膜切口完全闭合以防止术后渗漏。
5、术后处理
术眼包扎24小时后开始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需密切观察滤过泡形态和眼压变化。术后1周内每日换药,2周左右拆除结膜缝线,此后定期复查眼压及视功能。
该手术需由专业眼科医生在无菌手术室完成,术后需避免揉眼、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滤过通道的行为。患者应按医嘱使用抗炎药物,出现眼红、疼痛或视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术后3个月内需每周测量眼压,根据滤过泡功能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