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否会出现发热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发热,但并非所有病例都会出现。发热多见于感染性急性胃肠炎或病情较重者,而轻度患者可能仅有消化道症状。
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发热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有关。细菌性胃肠炎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感染时,细菌释放的毒素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发的胃肠炎也可能出现低热,通常持续1-3天。发热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重症感染可能出现39℃以上的高热。
未出现发热的情况常见于非感染性胃肠炎或轻度感染。食物过敏、冷刺激或饮食不当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通常不伴随体温异常。部分老年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感染时反而表现为体温正常或偏低。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伴有寒战、意识改变、血便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建议及时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日常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