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疗法通常具有治疗皮肤病、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合成、调节免疫反应以及改善某些代谢性疾病等医疗作用。其具体应用需根据患者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治疗皮肤病
紫外线疗法常用于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疾病的治疗。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能抑制皮肤细胞的过度增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红斑、鳞屑等症状。对于顽固性皮肤病,该方法可减少复发频率。
2、杀菌消毒
紫外线中的UVC波段具有破坏微生物DNA结构的作用,可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临床上常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烧伤创面处理等感染防控场景,降低继发感染风险。
3、促进维生素D合成
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UVB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3,有助于调节钙磷代谢。对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疾病,该疗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4、调节免疫反应
紫外线能影响朗格汉斯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过度免疫应答。在特应性皮炎、皮肤淋巴瘤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中,可通过调节局部免疫微环境改善病情。
5、改善代谢性疾病
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可与胆红素发生光化学反应,促进其水溶性代谢产物排出。但需注意临床常用蓝光疗法更为安全,紫外线应用需严格把握适应症。
紫外线疗法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规范操作,治疗过程中需佩戴护目镜并控制照射剂量。长期频繁接受紫外线照射可能增加皮肤光老化、癌变等风险,治疗后应加强皮肤保湿和防晒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