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阴道炎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异物刺激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该病常见于外阴清洁不当、病原体感染或异物残留等情况,需根据具体诱因进行治疗。
1、生理性原因
幼女外阴皮肤黏膜较薄,且缺乏雌激素保护,局部抵抗力较弱。若家长清洁不当,如过度擦拭、使用刺激性洗剂或未及时更换尿布,可能导致外阴红肿、分泌物增多。日常需用温水轻柔清洁,保持外阴干燥透气。
2、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可通过粪便污染、不洁衣物等途径侵入。患儿可能出现黄色分泌物伴异味,严重时可出现排尿疼痛。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配合高锰酸钾坐浴。
3、寄生虫感染
蛲虫感染是儿童常见诱因,夜间雌虫在肛周产卵时可移行至外阴,引起剧烈瘙痒。患儿常有夜间哭闹、搔抓外阴等表现,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苯达唑片驱虫,并烫洗贴身衣物。
4、异物刺激
幼童可能将纽扣、纸屑等异物塞入阴道,导致局部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常表现为血性分泌物或异常臭味,需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定位异物后取出,必要时使用氧氟沙星栓预防感染。
建议家长每日用流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外阴,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若发现异常分泌物、外阴红肿或孩子频繁抓挠,应及时到儿科或妇科就诊,通过分泌物检测、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切勿自行使用成人妇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