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型湿疹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外用药物、针灸治疗、饮食调理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选择。该病多因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需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主。
1、中药内服
常用方剂有当归饮子、四物汤等,可加入防风、白鲜皮等祛风止痒药物。当归、熟地黄等成分能补血养血,川芎可活血行气,白芍能柔肝敛阴,配伍使用可改善血虚风燥状态,缓解皮肤干燥脱屑症状。
2、外用药物
可选用青黛膏、润肌膏等中成药外搽,含紫草、地黄等成分的药膏能润肤止痒。急性期渗液较少时,可用三黄洗剂外敷。需注意避免搔抓刺激皮肤,外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针灸治疗
常选取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配合曲池、合谷等祛风穴位。每周3次针灸治疗,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微循环,对慢性湿疹瘙痒症状有缓解作用。
4、饮食调理
多食用红枣、黑芝麻、猪肝等补血食物,山药莲子粥可健脾养血。避免食用海鲜、辣椒等发物,限制羊肉、韭菜等温燥之品,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2000ml。
5、日常护理
冬季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选择棉质透气衣物。沐浴水温控制在37℃左右,使用温和无皂基洗浴产品,浴后及时涂抹凡士林或尿素软膏。避免接触化纤织物及化学洗涤剂。
患者应注意治疗需持续,定期复诊调整药方。若出现皮肤继发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或渗液增多,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治疗期间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熬夜耗伤阴血,配合八段锦等养生功法效果更佳。需注意孕妇慎用活血类中药,儿童用药需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