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瘀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血瘀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指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瘀滞,可能由气滞、寒凝、外伤等原因引起。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块、面色晦暗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调理。

1、气滞

气为血之帅,气机不畅可能导致血液运行受阻。长期情绪抑郁、肝郁气滞等因素可影响气血流通,出现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中医常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调理气机,配合香附、郁金等中药改善气血运行。

2、寒凝

寒邪侵袭可使血脉收引凝滞,常见于冬季受凉或体质虚寒者。此类血瘀多表现为四肢冰冷、痛经且得温则缓,舌质紫暗有瘀斑。临床常采用温经汤加减治疗,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也有助于散寒化瘀。

3、外伤

跌打损伤会导致局部脉络破损,血液溢出脉外形成瘀血。急性损伤可见皮下青紫肿胀,慢性劳损则可能出现固定刺痛。外治法如红花油外涂、七厘散外敷可促进瘀血消散,严重者需配合桃红四物汤等内服药物。

若出现持续疼痛、皮肤异常变色或月经异常等情况,建议到中医科就诊。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免久坐不动,适量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饮食上可适当食用山楂、黑木耳等活血食材,但需避免擅自服用活血药物以免引发出血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