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物、高脂肪或辛辣刺激性食物、乳制品或致敏类食物容易导致腹泻。具体摄入后是否引发腹泻与个人体质、摄入量等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建议及时就医。
1、不洁或变质的食物
未煮熟的海鲜、肉类或放置过久的剩菜可能携带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这类病原体进入肠道后会破坏黏膜屏障,刺激肠道分泌大量液体并加快蠕动,导致腹痛、水样便等症状。夏季气温较高时,凉拌菜、切开的水果等更容易滋生细菌。
2、高脂肪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炸鸡、火锅、辣椒等食物含有大量油脂或辣椒素成分。过多摄入会加重胃肠负担,延缓胃排空速度,同时刺激肠道黏膜引发充血水肿,促使肠管异常收缩,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松散不成形等现象,部分人群可能伴随肛门灼热感。
3、乳制品或致敏类食物
牛奶、冰淇淋等乳制品含有乳糖成分,乳糖不耐受者因缺乏分解酶易出现腹胀、腹泻。此外,海鲜、花生等致敏食物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水分和电解质渗出形成稀便。此类腹泻常伴有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
日常应注意食物保存条件和保质期,避免食用街边卫生条件差的摊贩食品。腹泻期间需补充水分防止脱水,若伴有发热、血便或持续超过2天,需及时消化科就诊进行便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