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正确进行针灸治疗?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针灸治疗的正确方法主要包括辨证取穴、规范消毒、精准操作等步骤,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具体操作要点:

1、辨证取穴

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判断患者属于风寒湿痹、气滞血瘀或脏腑失调等证型。如腰痛属寒湿证常取肾俞、腰阳关;脾胃虚弱则选足三里、中脘。取穴时需结合解剖定位,如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凹陷处,进针深度通常为0.5-1寸。

2、规范消毒

操作前需用75%酒精棉球对施针部位进行螺旋式消毒,直径不小于5cm。针具必须采用一次性无菌毫针,医师需佩戴医用橡胶手套。对于耳针、头皮针等特殊部位,消毒范围应扩展至整个耳廓或头部治疗区域。

3、精准操作

采用捻转进针法时,持针手指需呈执笔式,以腕部发力快速破皮。补法手法要求捻转角度小于90度,提插幅度约2-3mm;泻法则捻转角度>180度,提插幅度达5-8mm。得气标准为患者出现酸麻胀重感,医师指下产生沉紧感如鱼吞钩饵。

治疗结束后需观察30分钟,防止晕针反应。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禁用三棱针放血疗法,心脏起搏器携带者禁止使用电针。建议每周治疗2-3次,慢性病通常需要连续治疗4-8周。治疗期间应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空腹或饱食后立即接受针灸。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