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37.5℃属于低热范围,可通过日常调理、物理降温、药物治疗以及对因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若体温持续不降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日常调理
低热期间建议多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饮食应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摄入辣椒、肥肉等刺激性或油腻食物。保证每日7~8小时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2、物理降温
可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冰袋冷敷时需用干毛巾包裹,单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
3、药物治疗
若体温持续未退或伴有头痛,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解热镇痛药。儿童需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剂型,严格按照说明书体重剂量给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前需咨询医生。
4、对因治疗
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病毒性感冒可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结核病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需6个月以上。
出现低热时应每日早、中、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若体温超过3天未退,或出现咳嗽加剧、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到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用药期间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解热药,服药后若出现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需停药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