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坏死通常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手术治疗、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综合措施。该病起病急骤,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肠坏死的核心措施,需切除坏死肠段以防止感染扩散。根据坏死范围和患者状态,可能进行肠吻合术或临时造瘘术。术中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评估血运情况,术后需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情况。
2、抗感染治疗
术后需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曲松、甲硝唑、万古霉素等。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变化,疗程通常持续7-14天直至感染指标恢复正常。
3、补液支持治疗
患者常伴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通过静脉补液维持循环稳定。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维持尿量在0.5ml/kg/h以上。
4、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早期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可经鼻肠管输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改为低脂低渣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5、术后康复治疗
包括早期床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切口护理避免感染,以及心理疏导。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恢复情况,造瘘患者需接受专业护理指导。
出现剧烈腹痛、血便等症状应立即禁食禁水,保持平卧位避免肠管牵拉。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注意造瘘口皮肤护理,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肠坏死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