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障碍一般可分为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症、口吃以及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等类型,不同分类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具体需结合个体情况分析。
1、构音障碍
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语调异常、语速缓慢等,如将“苹果”说成“平朵”。常见于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与支配发音的肌肉协调性受损有关。部分患者还伴有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
2、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在2-3岁时仍无法说出短句,词汇量明显少于同龄人,存在语法错误或词序混乱。例如只能说“妈妈饭”代替“妈妈我要吃饭”。此类情况可能与遗传、早产或家庭语言环境刺激不足相关。
3、失语症
患者出现找词困难、答非所问等症状,如无法正确命名“钢笔”而描述为“写字的”。常见于脑部损伤后,可能伴随阅读理解障碍、书写错误等表现,需与智力障碍进行鉴别。
4、口吃
说话时频繁出现音节重复(如“我我我要喝水”)、拖长音或言语中断,紧张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在说特定辅音(如b/p)时更易出现卡顿,可能伴随眨眼、跺脚等代偿性动作。
5、听力障碍所致言语障碍
由于听觉反馈缺失,患者发音含糊不清且语调平板,如将“草莓”说成“讨梅”。先天性耳聋儿童常伴有语言理解能力低下,后天听力损失者可能出现词汇量逐渐减少的现象。
若发现存在言语异常表现,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神经内科或康复科,通过言语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早期进行言语训练、听觉康复等干预措施,多数患者可获得不同程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