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蛋白两个加号通常表示尿液中存在中等量的蛋白质,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提示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原因。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时,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发热、寒冷或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暂时增加,出现一过性蛋白尿。这类情况通常无其他异常症状,充分休息或去除诱因后复查尿常规可恢复正常。
2、肾炎
肾小球炎症反应会使滤过膜受损,血液中的蛋白质漏入尿液中。患者可能伴随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需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及肾脏超声等进一步诊断。急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少尿、面部浮肿等表现。
3、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造成进行性蛋白尿。此类患者通常有10年以上糖尿病病史,可能伴随视网膜病变,需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检查评估肾损伤程度。
若发现尿蛋白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完善血液生化、尿蛋白电泳、免疫学检查等项目。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水平,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减少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