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是指睡眠时异常出汗,醒后汗止的现象,常与环境温度无关。这种情况可能由生理因素引起,也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
盗汗的发生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生理性盗汗常见于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导致体温调节异常。部分人群摄入辛辣食物、酒精或饮用热饮后,也可能出现短暂性夜间出汗。病理性原因包括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感染性或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也可能引发持续性盗汗。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退热药会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出汗异常。
若盗汗伴有体重减轻、长期低热或淋巴结肿大,建议及时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或结核菌素试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卧室通风,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寝具,避免睡前过度进食。记录出汗频率和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因,不建议自行服用止汗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