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毛躁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营养缺乏、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等病理因素引起。日常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发质受损,建议及时排查具体原因。
1、生理性因素
频繁烫染、过度使用高温造型工具会导致毛鳞片受损,使头发失去光泽和柔顺度。紫外线长期照射或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也会加速头发角蛋白流失。此类情况需减少化学处理频率,使用含角蛋白的护发产品进行修复。
2、营养缺乏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角蛋白合成,导致头发变脆易断。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毛囊营养供给,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头皮微循环障碍。可通过多维元素片(21)、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进行针对性补充,日常多摄入鱼类、坚果、深色蔬菜等食物。
3、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头皮油脂分泌,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头发干燥易折。多囊卵巢综合征引发的雄激素升高会使头发变得粗硬毛躁。确诊后可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巯咪唑片等调节甲状腺功能,或螺内酯片改善高雄症状。
4、慢性疾病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毛囊供氧不足,肝肾功异常会影响营养物质代谢吸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会引发毛干结构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服用琥珀酸亚铁片纠正贫血,护肝片改善肝功能,必要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调节免疫。
若调整护发方式后未见改善,建议进行血清铁蛋白、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日常洗发水温应控制在38℃以下,每周使用1-2次发膜进行深层护理,避免用毛巾用力揉搓湿发。长期存在头发异常建议到皮肤科或内分泌科就诊,不建议自行服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