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蝙蝠咬伤后的症状可能包括局部皮肤损伤、全身性反应以及感染相关症状,需及时处理伤口并就医。具体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以下为常见症状:
1、局部皮肤损伤
被蝙蝠咬伤后,伤口处通常会出现疼痛、红肿或渗血。蝙蝠牙齿较细小,可能形成两个对称的穿刺伤,伤口直径约1-2毫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皮肤破损处的灼热感或麻木感。
2、全身性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出现低热、乏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若对蝙蝠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发过敏性休克。
3、感染相关症状
蝙蝠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等病原体。若感染狂犬病毒,潜伏期后会出现恐水、恐风、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若继发细菌感染,伤口可能出现化脓、渗液,并伴有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被蝙蝠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由于蝙蝠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宿主之一,无论是否观察到明显症状,都需在24小时内前往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日常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若在密闭空间发现蝙蝠,建议由专业人员进行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