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影响凝血功能、延缓伤口愈合等危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该指标偏低时,机体凝血机制可能受损,严重时可能引发自发性出血或加重原有出血症状。
1、出血风险增加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其水平降低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轻微外伤可能出现皮下瘀斑、鼻出血或牙龈出血,严重者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急情况,尤其是手术或创伤时止血困难。
2、凝血功能异常
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酶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缺乏时可能引发凝血级联反应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表现为伤口渗血不止、月经量过多等症状,长期未纠正可能诱发贫血。
3、原发疾病进展
低纤维蛋白原常继发于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肝病患者因合成能力下降导致指标降低,可能伴随腹水、黄疸加重;DIC患者因消耗过多引发异常,可能同时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发现纤维蛋白原降低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通过凝血四项、肝功能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肝病患者需保肝治疗,DIC患者需抗凝或补充凝血因子,避免擅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加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