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虽然来源于天然药材,但使用不当或体质特殊时仍可能出现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伤以及消化道不适等。
1、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导致皮肤出现红斑、瘙痒、荨麻疹等反应。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例如蜈蚣、全蝎等动物类药材更容易诱发过敏。
2、肝肾损伤
长期或过量服用含马兜铃酸、何首乌、雷公藤等成分的中药,可能造成肝酶升高、尿液异常等肝肾毒性反应。这类损伤通常具有隐匿性,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3、消化道不适
大黄、芒硝等泻下类中药可能引起腹痛、腹泻;黄连、苦参等苦寒药材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老年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者更易出现此类反应。
使用中药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避免自行配伍或长期服用。服药期间出现皮肤异常、尿量改变、持续性胃肠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诊。特殊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