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滞是中医对儿童消化不良的一种病症描述,通常指因饮食不当或脾胃功能失调导致食物积滞于胃肠的病理状态。该病症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与先天脾胃虚弱、后天喂养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小儿积滞的形成主要与乳食过量、食物种类繁杂有关。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能超过儿童脾胃运化能力,导致未消化食物在胃肠道滞留。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运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时,更易受饮食因素影响。典型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满、不思饮食,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口臭、大便酸臭或便秘。若积滞日久未解,可能转化为疳证,出现形体消瘦、毛发枯槁等营养不良表现。中医治疗常采用消食导滞法,临床上会根据虚实夹杂的不同证型,选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或健脾消食类方剂。
建议家长注意科学喂养,遵循定时定量原则,避免强迫进食。辅食添加应按月龄逐步进行,优先选择易消化食物。当孩子出现反复呕吐、持续腹痛或体重增长迟缓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中医师通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施治。日常可配合顺时针摩腹等推拿手法辅助调理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