蠼螋咬伤后可能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瘙痒等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水疱、丘疹或过敏反应。其症状轻重与个体差异及皮肤敏感程度有关,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1、局部疼痛
蠼螋的口器较为尖锐,咬伤时会对皮肤产生机械性刺激。多数患者会感受到被叮咬部位出现针刺样或灼烧样的疼痛感,通常在咬伤后数分钟内显现,持续时间约数小时至一天。
2、红肿
虫体分泌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发红,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红肿范围通常在0.5-2厘米之间,可能伴随皮温升高的现象。
3、瘙痒
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会刺激神经末梢,约60%患者会在咬伤后2-6小时出现瘙痒症状。搔抓可能加重皮肤损伤,增加继发感染风险,需避免过度抓挠患处。
4、水疱或丘疹
对于敏感性皮肤人群,可能出现直径2-5毫米的透明水疱或红色丘疹。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皮肤较薄的眼睑、颈部等部位,通常需要3-5天逐渐消退。
5、过敏反应
约5%的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全身性反应,表现为荨麻疹、呼吸困难或头晕等症状。这种情况需高度警惕过敏性休克风险,特别是既往有昆虫叮咬过敏史的患者。
被蠼螋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冷敷可缓解肿胀。若出现持续扩大的红斑、发热或全身不适,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日常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避免在潮湿阴暗处徒手翻动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