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躁动不安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环境变化、睡眠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谵妄以及焦虑症等,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生理性原因
老年人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如居住环境改变、噪音干扰或光线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情绪波动。睡眠质量下降或昼夜节律紊乱时,易出现白天困倦夜间烦躁的表现。这类情况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改善居住环境通常可缓解。
2、阿尔茨海默病
该病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无目的徘徊、重复动作或攻击性行为,常伴随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多奈哌齐片、美金刚胺片、奥氮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谵妄
急性脑功能紊乱引发的意识障碍多由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副作用诱发。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和昼夜颠倒,可能出现幻觉或错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头孢克肟胶囊控制感染,配合氟哌啶醇片改善精神症状。
若老人突发躁动不安且伴随发热、肢体无力等症状,需警惕脑卒中、肺部感染等急症。建议家属记录症状发作时间和具体表现,及时陪同患者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脑部CT、血生化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避免擅自使用镇静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