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手口足病是怎么回事?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多通过接触传播或飞沫传播。该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可能与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佳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

1、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肠道病毒感染,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较为常见。病毒可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粪便或被污染的物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感染。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能在口腔黏膜、手部或足部皮肤引发水疱样皮疹,并伴随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

2、免疫力低下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5岁以下群体,对病毒抵抗力较弱。若存在营养不良、近期感染或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更易受到肠道病毒侵袭。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口腔溃疡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

3、卫生习惯差

接触不洁净的玩具、餐具或未洗手进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若消毒不彻底,易造成群体性传播。患病期间需注意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并对患儿用品进行高温或紫外线消毒。

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拒食、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发热时可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日常需加强手部清洁,保持室内通风,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