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通常通过飞沫传播。该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以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感染后可能引起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在免疫力低下或营养不良的个体中风险更高。
麻疹的病原体为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典型病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和出疹期。潜伏期约10-14天,前驱期表现为高热、咳嗽、鼻塞、眼结膜充血,并在口腔颊黏膜出现柯氏斑(Koplik斑)。3-5天后进入出疹期,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面部、躯干和四肢,呈红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持续约5-6天后按出疹顺序消退,伴有色素沉着和脱屑。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如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MMR)。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及易感人群应避免接触患者,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对症支持和并发症处理。确诊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21天,并根据情况实施被动免疫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