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指标。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性疾病。
1、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检测原理是向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能与维生素K缺乏、肝功能障碍或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有关,常见于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该指标主要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检测时通过激活接触因子系统,观察血浆凝固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常见于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也可见于肝素治疗期间或存在狼疮抗凝物等情况。
3、凝血酶时间
通过直接添加凝血酶检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提示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肝素样物质增多或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常见于严重肝病、DIC晚期或使用溶栓药物治疗后。
4、纤维蛋白原
作为凝血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其浓度直接影响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可见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严重肝病或DIC消耗性凝血病,而升高则可能与感染、创伤等急性时相反应有关。
建议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查前保持正常作息,避免剧烈运动。若正在服用抗凝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采血后应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检测结果需由专业医师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可自行解读或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