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物主要包括第一代、第二代以及其他类型的抗组胺药,常见的有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不同种类的抗组胺药物适用于不同的过敏性疾病,具体使用需遵医嘱。
1、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这类药物以苯海拉明片、异丙嗪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为代表,可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缓解过敏症状。其脂溶性较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嗜睡、乏力等中枢抑制反应,因此服药期间需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临床多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急性过敏反应。
2、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包括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对H1受体选择性更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抑制作用较轻。这类药物半衰期较长,通常每日服用一次即可维持疗效,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需长期治疗的疾病。部分药物如非索非那定片对心脏钾通道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3、其他抗组胺药物
依巴斯汀片、咪唑斯汀缓释片等属于新型抗组胺药,除拮抗组胺外,还具有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等剂型适用于儿童患者,奥洛他定滴眼液则专门用于过敏性结膜炎的局部治疗。部分复方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苷片可能含有辅助抗过敏成分。
使用抗组胺药物需注意,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等不良反应。妊娠期妇女、婴幼儿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医进行肾上腺素注射等紧急处理,不能单纯依赖抗组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