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鼠咬伤后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清洗伤口、消毒处理、接种疫苗、预防感染以及及时就医。具体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遵医嘱进行,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清洗伤口
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清除伤口内的唾液、血液等污染物。若伤口较深,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内部,减少病原体残留。避免用力挤压伤口,以免加重局部损伤。
2、消毒处理
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面积需超过伤口边缘3厘米。浅表伤口可不包扎保持干燥,若创面较大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更换敷料。避免使用紫药水等有色消毒剂,以免影响后续伤口观察。
3、接种疫苗
建议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全程需注射5针剂。若所在区域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还需接种出血热疫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4、预防感染
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或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疗程一般为3-5天。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需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并调整用药方案。
5、及时就医
除基础处理外,建议前往急诊科或感染科进行专业处置。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清创缝合,并通过血液检测排除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等特殊感染。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调整治疗方案。
处理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2周内是否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伤口异常分泌物等症状。被不明健康状况的鼠类咬伤后,切勿存侥幸心理,务必全程规范处理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